12月1日,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多数城市空气质量进入污染状况,而且污染情况还在持续加重。北京市1日下午14点,空气已经是重度污染了。 由于工业结构偏重、排放量大,加上机动车保有量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雾霾的“重灾区”,但这次为何在汾渭平原和长三角也出现了大气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说,这次大范围的重污染“带头大哥”是沙尘,根本原因是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 今年11月以来,京津冀已有四次重污染天气
甘肃张掖沙尘情景 近日来,西北地区的沙尘席卷而来。11月26日,甘肃张掖市空气中的PM10峰值超过4000微克/立方米,全城“飞沙走石”。11月27日,这股携带沙尘的冷空气掠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的大气污染在28日出现明显缓解,但是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的污染尚未被有效清除。到30日早8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10小时浓度的最高值为494微克/立方米,北京PM10小时浓度最高值为202微克/立方米。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表示,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累积的污染物尚未完全清除,再叠加区域内趋于不利的扩散条件,新一轮重污染过程又接踵而至。 进入11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出现了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今年秋冬重污染为何如此频繁?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冬季,我国西北地区如果没有下雪,一旦有大风,就容易形成沙尘或浮尘天气,并随风南下。“尽管我国冬季的沙尘天气不如春季频繁,但也不罕见,沙尘叠加工业、供暖排放的污染,雾霾情况愈发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厄尔尼诺状态。受其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弱于常年,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随之增高。今年11月以来的几次重污染过程,静稳、高湿和逆温基本同时存在,是导致重污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气象因素。 研究成果也表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反馈机制,不利的气象条件对PM2.5的“反馈作用”使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 79个城市发布预警 并启动应急措施 为应对本次重污染天气,截至11月3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共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并启动相应应急管控措施。 在11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大雾和沙尘天气都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不太稳定,遇到气象条件不利时还有波动和反复。就像一个人在大病初愈后,稍遇风寒就可能感冒咳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处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刘友宾强调,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 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是我国重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7.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钢铁、焦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86.1%,柴油车污染已成为交通领域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估算了以PM2.5年均浓度达标为约束的区域容量,如果京津冀“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要达标,以2016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挥发性有机物、氨的年排放量还需进一步削减32%、47%、61%、56%和49%。 华东地区大气污染 可能会影响华北地区
边界层高度和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柴发合说,通过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目前,已经厘清了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重污染的来源和成因。即区域各种污染物高强度排放是内因,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构成复杂的“下垫面”和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过渡金属和过氧化氢等主导的多相反应是二氧化硫向硫酸盐转化的主要化学机制;太行山山前输送带,即西南输送通道是重污染形成期间的主要污染输送通道;污染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双向反馈是已形成重污染的诱因。 “研究还发现,相邻区域在特定气象条件会以各种方式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柴发合说,比如在特定气象条件,华东地区的大气污染会影响华北地区,这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重污染来了,公众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建议: 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 一般人群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室外工作、执勤、作业、活动等人员可以采取佩戴口罩、缩短户外工作时间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已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等,及时开启空气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