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为解决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等问题,我国将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使数以千万亩的损毁土地化废为宝。 自然资源部24日对外公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称,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激励、吸引社会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因采矿塌陷确实无法恢复原用途的农用地,经批准可变更为其他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类矿山修复,可“一矿一策”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因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修复工程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可以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确有剩余的,可由县级人民政府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进行销售,收益全部用于本地区生态修复。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现实矛盾多,“旧账”未还、又欠“新账”。据遥感调查监测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5400万亩。其中,正在开采的矿山占用损毁土地约200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3400万亩。资金问题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制约瓶颈同时,一些大型矿山企业面临存量建设用地无法盘活、新增建设用地获取难等问题。因此激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加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将使数以千万亩的矿山损毁土地化废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