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南开校友总会第六届理事会2018年(扩大)会议暨第五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在郑州召开。在当天这场大会的捐赠仪式上,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叶先生的助理、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副教授,向龚克教授递送捐赠支票。 本文图片均来自“南开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
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今天没能来到现场,但特意录制了一段VCR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提起叶嘉莹先生,没有南开人不知晓她的名字。 提起叶嘉莹先生,南开人会自豪地将她与南开相连。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的迦陵学舍,即是为她修建的永久定居之处。
她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她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2016年3月25日,叶嘉莹先生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上致辞。 她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今晚报2018年4月17日1版中对该事的报导。 在她90岁生日的时候,温家宝发来贺词,称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多家权威媒体更是敬称其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叶嘉莹先生90岁生日时,温家宝手书。 但荣誉并非她所求。 叶嘉莹先生毕生挚爱,是中华古典文化,是中国古代诗词! 叶嘉莹先生毕生所向,是将中国古诗词发扬光大,是将古诗词留存在每一代中国人心中! 93岁高龄,她依旧饱含深情地朗诵古诗词。
2018年4月22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里,叶嘉莹先生在第八届海棠雅集上吟诵诗词。 她一直关心着中国新一代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
今年5月14日,叶嘉莹先生出席了南开大学慕课《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第四次全国直播见面课。 她曾拿出自己的十万美金积蓄,以恩师顾随先生名号“驼庵”设立奖学金,专门用于激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研习。
2017年12月21日晚,叶嘉莹先生出席第二十一届叶氏驼庵奖学金、第十三届蔡章阁奖助学金颁奖典礼,并致辞与颁奖。 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她的才情纵横;但很少人了解她经历苦难、漂泊伶仃的一生。 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 1924年7月,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在诗书中成长。
叶嘉莹先生三岁时与小舅李棪(左)及大弟叶嘉谋(右)合影。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 父亲南下,音信渺茫;母亲患癌,重病身亡。
叶嘉莹先生的学士学位毕业照。 1948年,她结婚随丈夫迁居台湾。
叶嘉莹先生的结婚照。 1966年,她被台湾大学赴派往美国讲学。
年轻的叶嘉莹先生为孩子们上课。 1976年,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
叶嘉莹先生在大女儿的婚礼上。 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回国讲学,1979年得到批准。
南开校长杨石先[前排右二]、外文系主任李霁野[前排右一]与南开教师迎接叶嘉莹 此后,燕归巢,莲子落地。 叶嘉莹先生曾说:“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这一生有诗词相伴,便将这一生投入它罢! 她在诗词中诉尽悲欢离合,书尽聚散无常……
2017年,叶嘉莹先生登上《朗读者》舞台,诉说自己的故事。 她曾撰文鼓励中国孩子们从小背诵古诗词:“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叶嘉莹先生与南开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 她曾在讲座中如此说道:“我跟诗词结了不解之缘,诗真是情动于衷而行与言,如果我们看古代的诗人,像李白、杜甫、辛弃疾,如果你懂得他们的道德,真是让人感动,在这样的自私、邪恶的、充满战争的污秽的杂乱世界之中,你看到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格和修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之所以90多岁还在讲,因为我觉得我既然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这么多美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我应该让下一代的人能够领会、也能够接受。如果我不能够传输给下一代,是我对不起年轻人,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师长和老师。 “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
叶嘉莹先生与她最爱的荷花。 叶嘉莹先生为南开大学首届荷花节撰写了一篇长文,在文末一首小词里——“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我们读出了她对荷花的这一份热爱,对南开的这一份情怀。 亦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出了她的“一生漂泊、半世艰辛”,读出了她对古诗词的热爱,读出了她对人生的更高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