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冬季的到来,不少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饮上一杯小酒。也正是因为温度很低的原因,部分白酒在倒出来的时候会出现白色的浑浊和絮状物,给人一种脏脏的感觉,但是温度稍微高一些之后,酒又会变得非常干净。
很多人看到这样情况都会疑问,好好的酒怎么会变浑浊呢?酒里面出现的物体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的!
首先,白酒在低温情况下出现白色酯块或者絮状物是正常的,不用担忧。根据国家浓香型标准(GB/10781.1-2006):当酒的温度低于10度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10度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那么,这类絮状物是什么呢?
这些絮状物的成分主要是高级脂肪酸乙酯,这些脂类,在遇冷时就会从酒中析出呈现白色絮状形态。
不仅如此,低温下脂类还会出现不同的结晶形态,比如棕榈酸乙酯就会结晶成为白色牛毛针状形态,这些析出结晶的脂类互相交织在一起,便成了我们肉眼看到的絮状物了。
这些絮状物代表优质酒还是劣质酒?
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主要来源,没有这类物质存在,白酒就不会有各具特色的香气,也就不会有十二香型的白酒区分。这些脂类物质在白酒中占比只有2%,但总的种类却有几百上千种,十分复杂。
白酒根据主体香气区分香型,比如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气成分为已酸乙酯,清香型白酒主体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因为不同脂类的微量组合,各种香型之间才各有千秋。
如果酒里面没有这些脂类成分,白酒就只有味没有香,失去了一大半喝酒的乐趣;而且这些脂类成分会使酒体变得醇厚柔和,更好入口。老酒之所以会越来越醇厚,也是因为脂类成分的含量增加。
这些絮状物不仅会在低温下出现,如果白酒度数降低也会析出。因此就有酒中加水看是否变浑浊判断粮食酒的方法,使用的就是该原理。
这类絮状物质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可以听一下白酒界的专家宋显凯怎么说。
以他的纯粮酱香白酒大师品鉴酒为例,精选当地红缨糯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严格按照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为清蒸下沙,混蒸糙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可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的时间。根据生产工艺,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产一斤酒,还要存放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和老酒进行勾调,这其中不能添加一滴水。
而在低温下出现的絮状物就是粮食在发酵和蒸馏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粮食酒中都含有脂类呈香物质,而人工自制的香精香料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这也正是粮食酒和酒精酒的显著区别之一。
年关将至,这段时间是白酒市场最活跃的时候,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不良商家开始打着纯粮的噱头肆意欺骗消费者,这个时候爱酒之人在购买之时就要多留个心眼了,如果你的白酒出现“浑浊、脏脏”的样子,千万不要担心,您收到的是一瓶健康的纯粮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