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至,近日多地发生学生溺亡事件,再次敲响假期安全警钟。
7月9日,8名学生高考结束后,到广东湛江市渔港公园游玩,一学生下水之后失踪,后被发现死亡;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8名学生玩耍时一人落水,旁边7名学生下水施救,全部溺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遏制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刻不容缓。
记者发现,令人心痛的悲剧背后,存在教育、监管环节“四大隐患”。
风险警惕麻木松懈。多位中小学教师指出,每年暑期放假前学校会下发一封《致家长信》,明确告知溺水危险要注意防范,并要求家长签名提交回执单。“一些家长对回执单签多了显得麻木了,老师反复督促甚至造成家长反感。”一位教师说。
监护看管漏洞不少。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肖政辉告诉记者,在城市,不少年轻家长因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对孩子疏于看管。而在农村,儿童溺水死亡风险更高些,不少是因为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看护监管。
环境风险排查不透。记者发现,部分农村地区河道、水沟水库、池塘等均缺乏安全标志。还有一些河塘、施工场地,一到雨季水深突增,形成一个个“夺命大水坑”。
急救知识传播不够。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声涛称:“重庆市潼南区这一起溺亡事件很典型,为救一个孩子,多个孩子先后溺水,令人心痛。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非常必要。”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防溺水”工作涉及学校教育、家庭看管、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一些地方已开始有益探索。为了整合多方力量,河流水网密布的湖南省怀化市探索“九长”负责制,即县市区长、局长、乡长、校长、班长、“村长”(村主任等村干部)、河长、组长、家长上下联动,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溺水工作责任网络。
据怀化市委副书记陈恢清介绍,当地集中排查整治水域隐患,每个河段、水库都配备专门的巡查员或专管员,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做到每天中午、放学时段不少于两次巡查,学校周边水域安排专人值守并进行监管,形成学生防溺水“千人巡河,万人参与”的局面。
刘声涛建议,各地应完善预防溺水应急预案,加强救援队伍、设施的建设。
李斌建议,儿童防溺措施应“有堵有疏”,可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开辟“安全水域”,划定开放时段,安排专人值守、现场救援,让孩子们有安全、清凉的避暑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