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是肝炎大国,疾病负担较重,病毒性肝炎也一直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大约有九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两千多万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科普问诊直播中呼吁,提高我国乙肝防治水平,需要继续强化基层医生培训,改善医疗技术和规范医疗行为。政府应该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完善药品定价政策,使疗效好的药物让患者能用得起。
目前,我国乙肝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贾继东介绍说:“1992年前,我国实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约占9.75%,接近10%。1992年开始,我国开始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使得1992年以后出生的人群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幅降低。到2006年,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到近7.18%。再到2014年,5岁以内的孩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到0.3%,5—15岁左右的,已经降到0.9%,16—29岁的,只有4%。以此推算,我们现在人群当中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大约在6%左右。可见,新生儿期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即便如此,我国乙肝防治的任务依然很重,仅靠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杯水车薪,因此,培训基层医生非常重要。贾继东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学术团体等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来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分会,2005年发布了第一个中国乙肝治疗指南,接着到基层开展宣讲工作。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公益项目,在全国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开展医生培训活动,已进行两期培训,开展了近40场活动,培训近六千名的基层医生。这个项目也得到了GSK公司的公益支持。未来,要整合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加强县级以上医院和医生对乙肝的认识,能进行比较规范的治疗。同时,希望政府能加强投入,至少在县级以上医院能够检测乙肝五项和B超检查,有条件,也可以进一步向乡镇级医院推广。
此次培训,不仅邀请专家授课,还与基层医生进行各项互动。贾继东说,目前,基层医生在肝炎防治中的问题可能集中四个方面:对乙肝的传播途径不清楚,担心吃饭传染;什么时候开始治疗,有的该治疗没有治疗,有的不该治疗治疗了;选药方面存在误区,由于医保、生活水平等原因,使用一般药物,把有效药反而留在最后;治疗过程当中的检测与观察问题等。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为此提出两个目标:一是新发感染降低90%,我国已经实现。二是乙肝和丙肝相关的死亡率降低65%。这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治疗才能降低,希望各界为此而努力。贾继东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进行系统、长期、规范的治疗。通过科普,提高大众对疾病的认识,避免乙肝歧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为广大患者、为全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