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测试
汽车养护技术推陈出新,每年都有惊喜。你肯定听过给汽车玻璃贴膜,那有没有听过给汽车漆面贴膜呢?以往,要让车辆靓丽如新,抛光、封釉、打蜡都是常见保养手法,然而以上的养护方式或许都OUT了。车天下君近期发现,近两年非常流行漆面贴保护膜,据说这才是保护车漆最省心最靠谱方法。车漆保护膜有什么作用?能取代封釉、打蜡、镀晶吗?近期,车天下君对以上几种办法都亲测对比了一下,看看哪种技术最实用。 见证施工过程:原来车漆真的越磨越薄 汽车美容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门道颇深,你可别再被汽车美容店老板忽悠。漆面的养护有很多种,我们就从打蜡、封釉、镀膜等逐个开始体验,并来说说优缺点。 ·打蜡:价格最便宜 一般洗车档口都有打蜡项目,一辆五座小轿车收费最低100元左右,贵的也不会超过200元。打蜡的“施工”过程很简单,给车身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蜡后,再将蜡抛出光泽即可,整个施工过程大概经历30~60分钟。打蜡是最传统的汽车美容项目,车身打蜡后,形成的薄膜可以将部分光线反射,有效避免车漆老化,并改善漆面的光亮程度。而汽车蜡的主要成分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具有黏性,很容易黏附车漆表面。 「优缺点」:优点是施工简单,普通洗车档就可以操作,价格也便宜。缺点是保持时间短,大概半个月左右。遇到下雨天效果消失更快。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自己动手的漆面养护方式。 ·封釉:性价比一般 相对于打蜡,封釉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车天下君发现只有一些专业美容店或者某些连锁店才有封釉项目提供。封釉算是第二代汽车漆面美容项目。根据美容店的师傅介绍,釉的主要成分也是来自于石油,但是亚纳米级漆面保养产品,分子结构一般小于漆孔,很容易填充并渗透到车漆内表面。简单来说,封釉就是通过专用的振抛机把釉压入车漆内部、形成一层网状保护膜。能够提高漆面硬度、耐高温能力、耐酸碱能力以及抗紫外线能力。封釉的施工大概也需要1小时左右,价格比较高,一辆五座小轿车报价在380元~600元。 「优缺点」:保持效果大概四五个月左右。做过封釉的车辆不要进行打蜡和其他漆面美容。总的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性价比不算差。 ·镀膜:封釉的“加强版” 当镀膜出现的时候,封釉就被抢走不少市场了。不过车天下君留意到,一般身价在20万元以上的高档车会倾向于做镀膜,镀膜费用还是挺贵的,花费一两千元是常事。镀膜算是第三代的漆面美容工艺,运用玻璃纤维素、硅素聚合物、氟素聚合物和高纯水等非石油环保材料,在车漆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与车漆的结合更紧密,持续时间更长。因为镀膜技术复杂,所以对施工工艺的工具都有要求,也需要去专业的汽车美容店做。其实封袖和镀膜算是一回事,只不过用的材料不一样,都可以统称为“高级车蜡”。但因为镀膜不含石油成分,效果好于打蜡和封釉。 「优缺点」:价格较贵,一般情况下可维持3~6个月,多层膜叠加的话,保持时间可在1年左右。效果比封釉好,属于封釉的增强版。施工时间要3小时以上。 ·镀晶:很讲究!假冒多 在看到镀晶的施工过程后,车天下君发现,其实镀晶和镀膜做法差不多:洗车、抛光,再把抛光剂这层油去掉,然后开始镀晶。说到成分,镀晶就是喷涂上一层硬度和光洁度都非常好的高分子膜,在兼顾各项漆面保护指标之余,镀晶能有效提高漆面的光洁度和表面硬度,在车漆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晶体,可以有效防止刮花。 「优缺点」:施工复杂,对技工要求高,需要两三天时间,工时费很贵,一般在正规汽车美容店镀晶收费2000~5000元。市场上假冒产品很多,有的用镀膜假冒镀晶。 ·漆面保护膜:贵但最持久 这是最先进的一种漆面养护方式,漆面保护膜还有个名字叫“隐形保护车衣”。车天下君第一次见时,也惊讶了,原来漆面可以像玻璃一样贴膜!简单来说,车漆保护膜,就是将一张轻薄通透又具有超强韧性的膜,依靠粘力附着在车漆表面。贴车漆保护膜对施工要求非常高,时间也很长,需要两三天时间。但起码保护膜除了具备各种漆面保护指标外,最厉害的是可以防止各种刮蹭。车漆保护膜保护效果可以说是最好的,在除去保护膜后车漆还能够有如刚出厂般的效果。 「优缺点」:保护膜不仅可以保持漆面亮丽如新,而且持久度可达3~5年!几乎可以不用买划痕险了。但施工要求很高。缺点就是,贵!适合豪华车。 体验后感:车身美容是“美容”也可能是“毁容” 看了不同漆面养护方式之后,车天下君表示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副作用”也很大,就像女人用护肤品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因为无论是封釉,还是镀膜、镀晶,第一道工艺都要使用研磨颗粒抛光,来磨削漆面发丝划痕。这么做等于先破坏了原车光亮漆面保护层。镀膜、封釉自动脱落后就会发现——因为封釉镀膜层隔离导致新老漆面色差严重。为了让漆面继续保持亮丽和保护,你必须继续给漆面做封釉或镀膜等,不然你会发现“皮肤老化”得很快。所以,现在业内已经有声音,经过抛光后才能封釉、镀晶和镀膜的漆面美容,可能是“毁容”。 比较看来,“新生”的漆面保护膜逐渐成为市场潮流的原因就是以不破坏漆面来进行保养。不过,当前价格还是太贵,一般车主真心消费不起。(转自《广州日报》) |